WFU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初遇,Biodesign Workshop】回饋分享





作者:林佳緯醫師


在2015/6/20這一天下午,我們在高雄路竹科學園區的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舉辦一場史無前例(應該吧XD)的Biodesign Workshop。與會共有10位醫師、3位牙醫師、5位工程師、1位社工系老師;醫師的組成也橫跨內科、腎臟內科、神經內科、整型外科、一般外科、胸腔外科等。

在活動之前,我們臉書的祕密社團中總共上傳了幾個Unmet need:MAFT gun、不漏尿導尿管、免換針頭抽血裝置、內視鏡下綁結工具、小血管縫合裝置、無痛麻醉裝置、無痕體外定位顏料、3D列印石膏等。

因為時間關係,最後只有兩個Unmet need提出討論,因為保密協定無法透露太多,不過不漏尿導尿管再當天討論中,因為還無法找到有價值的target market被放棄惹 XD


Biodesign的真實與殘酷


當我把不漏尿的導尿管的Need statement無情從白板擦掉時,我聽到好幾聲「啊」的嘆息。沒錯,無情迅速kill掉沒有商業價值的Unmet need,有時甚至比尋找unmet need還重要,而這是醫師們相當難以接受、好像被狠狠甩一巴掌的情景。


但我想傳達給眾醫師的是,與其在Need statement時被打臉,遠遠好過解決方案被打臉、申請的專利被打臉、prototype被打臉、或產品被打臉,要知道,從解決方案到產品,大概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中間花費的時間與金錢成本高到難以估計,「早點想別的」是要幫你省下這些成本!


(討論到卡住時大家的屎面)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


活動後收集大家的回饋,大部分人對於定義Need statement與商業分析的印象最深刻,因為在簡短lecture後我們立刻將觀念帶入討論。不囉嗦,直接把幾個心得貼出來給大家看:


匿名(內科醫師)


「方副總: 原來商人是種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的生物
張博士: 為什麼一樣都講中文,剛剛講的一個字都聽不懂!
Needstatement: 學會了Needstatement的思考方法, 腦袋CPU頓時從單核心升級成四核心
成員: 多樣化組成而非單一科別單一行業真棒!」


龍蜀榮醫師(牙醫師)


「謝謝林醫師這次籌辦Biodesign Workshop,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呈現如此高品質的討論,與會人員應該要給自己還有講師們一個大大的讚。

在台灣健保制度如此糟蹋下,還能夠在醫療領域奮鬥的,都是想要解決事情的人 。這一場Biodesign Workshop不但讓我們能夠與產業界牽線,而且也教我們如何評估自己的想法以及商品價值。客觀的評估對於過度專科化的我們來說,也是很棒的提醒。

另外,個人覺得如果能夠先上過一期四堂的課程 ,先簡單了解Unmet Need還有市場分析等等大概念,對討論會應該更有幫助,時間控管也能更精準。

最後,謝謝湯博士、方副理以及林醫師的籌辦、每一位與會人員如此高品質的討論以及辛苦的工作人員們,希望還有機會能夠參加Biodesign的討論會。」


匿名(產業分析師)


「以前曾經舉辦過BTC會前會議,即專家會議,但討論對象都是業界與學界。很難得這次是由工作繁忙的臨床醫師發起workshop,實屬難能可貴。透過臨床醫師與工程師對話,這真的是蠻好的出發點。

過去日本的醫材,相較於歐美國家而言進步較緩慢,就是因為日本的臨床醫師較少與工程師互動,因此較難將臨床需求或概念轉化成實務上的商品。"」


蘇英傑醫師(胸腔外科醫師、STB program fellow)


「生醫創新,是不斷跨領域激盪發想的結果。之前國內類似這樣媒合醫療、工程與廠商的平台,一直是以學校或醫院為主導,設立了許多的課程及育成中心。

但你知我知只有長官不知,由學校或醫院主導的類似這樣的生醫創新平台,最終只會成為一個小圈子的遊戲,拉著不見得有興趣的人,勉強地把雙方湊合在一起。但要打破藩籬,談何容易?

或許,只有這種跳脫體制的組織,才有機會成功。
林佳緯醫師,既然起了頭,就麻煩你做到底啦!
當然,身為STB社群的一份子,未來如果有機會幫忙,我很樂意。」


(霸氣外漏蘇醫師)


我對Biodesign Workshop的感想


其實我一開始想辦Workshop的動機跟蘇醫師類似,就是因為目前線上所有biodesign育成平台沒有一個是從醫師為出發點設計的,所以醫師想進入這圈子,往往流於單打獨鬥、或必須接受學校平台的限制。這次能夠成行,則依賴已實行數年、培養出多位傑出人才的STB program,沒有好幾位STB fellow的幫忙與建議,我必須說這次活動不可能實現。

結束時,我大學同學蔡醫師問我:「下一次約何時討論?」我第一個感覺是:「好累喔,可以先休息一下嗎?XD」不過能讓時間就是金錢的醫師想繼續參加,代表這活動有一定價值在。

這次Biodesign Workshop,我的定位是一次「Rapid prototyping」,有不少缺點要改進,但也看到這種平台的潛力。好幾位參加者反應時間不夠用,一方面小弟我時間控管能力、會前與講師溝通的能力、Target audience segmentation都要加強;一方面我也要說,在Stanford光Need statement就花上三個月時間討論,一個下午要篩選Unmet need、定義Need statement你知道多困難嗎?

但,也不是不可能辦到,先在臉書初步討論,活動當天大家更深入腦力激盪,我覺得滿有效率。如果時間可以,講師喬得出來,應該可以繼續辦。不只南部,中部北部都可以辦。

最後,也得認真考慮這個平台商業化的可行性。我感覺:醫師打群架的時代要來了。


(大家聚精會神的模樣)



(感謝當日與會人員!)



延伸閱讀:

超激!Biodesign初心者攻略

【初遇,Biodesign Workshop】行前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