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Fontana di Trevi -- 魯蛇的許願池





作者:林佳緯醫師


這個週末參加了新思惟國際所舉辦的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課程,
課程後勳哥問起這張照片。




沒錯,這裡的背景是羅馬的許願池,是我老婆幫我拍的。
下一張照片當然就是把硬幣丟到許願池裡啦。



(哈哈超呆的~)

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臉書用og: image


足部舟狀骨缺血性壞死 -- Müller-Weiss syndrome


作者:林佳緯醫師





「林醫師,我的腳越來越痛,連踩在地上都痛!」
走進診間是一位中年婦女,
坐下看診椅便脫了鞋子,揉著她的足背。

「會不會是足底筋膜炎?跟我一起去演話劇的慈濟師姐說要打針。」
「看起來不太像,妳疼痛的位置在足背,不是足底」
「那會是什麼問題呢?」
「我一時猜不到,那先照個X光看看吧!」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如何定義問題?(2)


作者:林佳緯醫師





距離上次寫完八個unmet need已經好幾天,

因為在我們的臉書社團「台灣醫療器材創新設計討論區」裡,

有好幾個朋友提出更多觀察到的unmet need

也讓我們討論更加熱烈。

不過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完,

今天來把其餘的need statement繼續寫完。


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如何定義問題?(1)


作者:林佳緯醫師





在「初學biodesign course一日速成:緣起」我有提到,
想要參加的醫師朋友們都列出他們看到的unmet needs。
不過離我們所說、「好的Need Statement」,還有很大的差距。

一個好的Need statement,要去分析「最根本」的問題
就像之前文章說過的,不要只想著搭橋,要去思考為什麼要搭橋
(請見拙作:定義需求(identifying needs) (1)

如何寫Need statement?
我看乾脆一條一條回覆,請大家再重新想一想。




新聞「高雄長庚部長郭耀仁A健保 遭院方免職」之我感


作者:林佳緯醫師





剛剛我同學貼給我一個連結:

高雄長庚部長郭耀仁A健保 遭院方免職

原文轉錄:
醫學中心大部長也A健保,日前完成國內首例異體手臂移植手術、高雄長庚外科部長郭耀仁涉嫌溢領健保費,平均每月14萬元,已遭院方免職,創下了國內醫界A健保的最高層級。
郭耀仁為國際外科顯微手術權威專家,2009年獲美國重建顯微學會頒象徵顯微重建醫學最高榮譽的「高帝那講座獎」,又完成國內第一例異體手臂移植,前途看好,原本外界預料他為高雄長庚副院長熱門人選。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醫療系統崩潰的系統動力學



我認為一個系統好、與不好,
成長茁壯、或走向崩潰
絕對不是單一個原因就能造成,而是非常複雜的系統運作的結果。

彼得聖吉(Peter Senge)最有名的著作:第五項修煉系列(he Fifth Discipline)
提供了系統動力學上科學化、簡易的基模(System Archetypes
剛好我覺得台灣的醫療環境,就是基模中的「飲鴆止渴」模式(fix that fail
直接用影片來說明:






初學biodesign course一日速成:緣起




狡兔不能只有一窟


因為近日來 醫糾法 在立法院亟欲強力通過,
從臉書上哀號不斷的慘況看來,一旦通過後許多年輕醫師紛紛準備轉行。
但是轉行哪有這麼容易?

其實不管要不要轉行,我們這一代年輕醫師的生存空間本來就越來越小。
要嘛你就要傑出到讓國際都認識你,獵人頭公司找你找到煩,
不然真的要努力找其他出路,以免被健保勒著脖子窒息而死。

就像小弟之前所寫的文章「醫糾法後,年輕醫師何去何從?
狡兔有三窟,我們當然不能只有健保底下小醫師一窟
當然跳出健保做自費醫療是一條路,
有沒有跟醫療相關、又不用寫健保核刪、被鯛民吵到神經衰弱的方法?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醫糾法後,年輕醫師何去何從?






作者:林佳緯醫師


自從前日寫一篇「從羅輯思維聊近日醫糾法爭議」被醫勞盟洪浩雲醫師轉貼,
原本沒沒無名、小弟我的部落格突然流量大增,嚇壞我了
卻也因為這樣,很久不見的老朋友在臉書傳訊息給我,
昨天在高雄,三個當年外科戰友趁午餐時間聚了一聚。

他們兩位仍在高雄醫學中心服務,
一位是整形外科醫師,一個月大概15-16台free flap
扣掉週末時間,意思是幾乎每天都有!
客官可能不了解,口腔癌病患在耳鼻喉科切除腫瘤後,
需要整形外科拿別處的自由皮瓣做重建,(就是切別處的肉來補那個洞啦~)
這種手術極費工夫,加上耳鼻喉科通常都排最後一台刀
整形外科常常下午四五點開始開,快則晚上十點,慢則半夜才結束
一個月15、16台free flap代表有超過半個月的時間半夜才回得了家!
而且他還新創一種PMT flap
不同於傳統的ALT flap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骨質疏鬆正流行~~簡介骨質疏鬆藥物





作者:林佳緯醫師


早上老婆問我知不知道Pfizer的新藥Viviant,
然後劈哩啪啦問一堆關於骨鬆的問題。
我嘴角漾過一抹不屑的微笑,
心想:「果然來問專家了 XD」
乾脆順手整理一下,我想其實連很多醫生自己也不了解吧。
如果想得到關於骨質疏鬆比較完整的介紹,
我建議您參考成大醫院骨科戴大為醫師網頁,或者骨科蔡依樽醫師網頁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從羅輯思維聊近日醫糾法爭議





作者:林佳緯醫師


先請大家看一段影片,這是羅輯思維2015/5/7的脫口秀:


看完這集,我腦海一直浮現「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
這句老子名言是什麼意思呢?
從羅胖的影片裡,我想您也可以猜到一二。
你說王莽不像聖人嗎?他終其一生以儒家聖人身體力行、並大改制度
把大地主的土地分給貧民,解放所有奴隸,鹽、鐵、酒、錢幣收歸國營等等
一開始立意良好啊!實現儒家的烏托邦,
最後卻滿街罪犯,監獄爆滿,造反起義四起。

將「聖人」心中的理想世界強加在現實世界,忽略人性需求,
以為「禮法」極大化,就能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
現在看起來真是荒謬至極。

但是人類唯一從歷史學會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學不會教訓。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尺骨撞擊症候群 (ulnar impaction syndrome) -- 遠端橈骨骨折術後常見併發症



作者:林佳緯醫師


「醫生啊,我當年自從給X大醫院的名醫師開完刀後,手腕卻一直痛沒好過!」

這位病人一走進診間,就劈哩啪啦滔滔不絕講起他的神奇遭遇,
而聽到某大醫院名醫開過刀還被病人嫌,我心裡的警鐘也馬上敲響......

「請問您哪裡痛呢?」我小心翼翼地問他。
「這裡!很痛啊!開門、轉鑰匙、稍微用點力就酸軟無力、還會痛!」
病人舉起手,捏著稍微變形的手腕尺側,

「而且我觀察到,這塊骨頭都翹翹的!」病人壓著他的痛點告訴我。
「壓會痛嗎?」我輕輕壓一下,病人就大叫出來,
用一種極其誇張的痛苦表情哀號:
「唉唷喂呀~~醫生這樣很痛耶~~」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談專利布局 patent portfolio --Biodesign,史丹佛大學的醫療器材創新課





作者:林佳緯醫師


這一回來聊聊「專利布局」(patent portfolio)。
為什麼專利要布局?
一個專利如果可以賣錢,大家不就吃香喝辣的了嗎?

喔不~~如果你真這麼想就太天真了!
最近醫師們群起反對醫糾法草案
因為大家清楚「不要小看台灣病家要誠意的意志力」
(我知道扯得有點遠,幫忙小廣告一下 XD)
在新創事業方面也是,不要小看大家互相抄襲致敬的意志力!

在這邊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覺得做「一個產品」跟「一個完整解決方案」,那個比較好?
如果這樣說你還告訴我一個產品就好.......
那麻煩點一下關閉視窗好了 XD

剛好Gogoro昨天在數位時代有個小報導:
台版特斯拉!看睿能創意如何為Gogoro進行專利佈局
就拿來跟大家當專利布局的例子聊聊。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專利是什麼?能吃嗎?--Biodesign,史丹佛大學的醫療器材創新課





作者:林佳緯醫師


還記得賈柏斯還在世時,
蘋果對上Google Android陣營的三星發起的專利大戰嗎?
蘋果認為他們擁有智慧型手機操作介面、設計獨特性......都被剽竊,
賈柏斯矢言不惜一切代價要告這些「小偷」
而所憑據的,就是握在手上的「專利」。

其實不管哪個公司,都需要創意做出獨特性的產品,
也會因此面臨成功的產品被抄襲的風險,
想想看,你費盡心力絞盡腦汁去讓某個新產品成功,
對手卻完全照抄,瓜分你的市場,多麼令人火大啊!
所以利用「專利權」的訴訟,可以牽制對手。

好,問題來了,
申請專利時,必須詳細說明其「獨特性」,而且是公開文件
請參考Wikipedia對於專利的說明

專利,即專利權的簡稱,主要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工業設計三種類型。各國政府設立專利制度,其目的在於鼓勵民眾從事發明,保護發明人(或其受讓人或繼承人)的權利,並指導專利權人與民眾以合法、適當的方式利用發明,以促進產業發展。


如果某樣技術是「商業機密」,
我們該申請專利嗎?

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

談學術、臨床需求、與商業的愛恨糾葛





作者:林佳緯醫師


我碩士班的學分已經修得差不多了,(成大規定30學分)
終於不用過著週三下午、週四整天瘋狂搶學分的日子,
但我每週四還是會回成大參加seminar
(其實因為也是必修學分XD)
解釋一下,Seminar是所上研究生們依次序報告自己研究題目與內容
讓所有研究生交流討論,
一方面給自己壓力、一方面看有沒有新的點子被激盪出來。

我覺得醫學工程是一門很特別的科學,
它談工程在醫學上的應用,
但我更覺得它是醫療人員與工程師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