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Low-Hanging Fruit






作者:林佳緯醫師


這個七月演講爆量,有講骨折微創、講骨鬆、講醫材創新、還有企業內邀約演講。同時還要持續推進自己的project,最近正在籌備台灣公司成立事宜。

去年這時候,Stanford Biodesign課程結束,我的project該怎麼走下一步真是迷惘徬徨,心裡想過不只一次要不要放棄;後來經朋友介紹找到夥伴跟我東奔西跑找VC pitching許多次,一直走到現在。

Implementation很辛苦,但價值就在這個過程中累積,執行上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也幸好一直有前輩與好朋友提點。受邀到中興大學與東海大學時,台下坐著一張張對醫材開發一無所知但充滿期待的臉,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張有德博士最常講的:「先摘low hanging fruit」。

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台灣醫師創新的困境與機會





作者:林佳緯醫師


從Stanford回國半年,期間陸陸續續有不少醫師跟我討論想要創新的方向、問題、解決概念等,不少是還沒畢業的醫學生或住院醫師,也有在一些領域已是Key Opinion Leader (KOL)的前輩。大家都相當有熱忱,要解決的問題也不是空穴來風,然而個人淺見,絕大多數離市場還太遙遠。(謎之音:想賺錢還差得遠)

在矽谷走一遭,最大的收穫就是「現實感」。去美國之前會有粉紅泡泡般的幻想期待,以為去了美國就能找到天使投資人掏錢投資你的「概念」,以為只要投影片做得漂漂亮亮VC就會被迷得七葷八素,以為只要臨床醫師說了算市場就會讓你的「創意」豐厚回報。

簡單總結:People will pay for "innovation", not "idea." 「創意」到「創新」中間巨大的鴻溝,只有當你捲起袖子去執行時,才能深刻體會。而絕大多數醫師還站在創意的地方踏不出去。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淺論AI for healthcare的台灣機會






作者:林佳緯醫師



剛好早上跟 陳育群醫師聊到健保資料庫,大神貼給我李開復老師的專訪,沒想到過沒多久就看到這篇澄清文。


 

我對AI的理解還很粗淺,也覺得李老師說法跟我的觀察很類似:在七大黑洞公司面前,很難有其他新的挑戰者。在這個面向,我想林百里董事長的見解也是對的。

有跨國大企業,就沒有中小企業的舞台嗎?中小企業以往是怎麼獲利的呢?我覺得這問題與「台灣如何在AI競賽中不被淘汰」類似。搞清楚,台灣就是這麼小的市場,根本無法靠本地市場存活,也就不能套用美國、中國的思考模式,而是想辦法卡進大國的價值體系,或者靠靈活性做出大國難以做出的產品。當然目標市場必須在台灣之外。

IBM CEO Ginni Rometty說,big data是最新的natural resource。(影片)台灣天然資源也缺乏,那我們這麼些年怎麼活下來的?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Digital Health的商業模式






作者:林佳緯醫師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有感而發寫了點關於Digital Health的看法,沒想到引起不小迴響。趁今天有空,把想法用blogger文章講完整一點。





解決什麼臨床問題


很多人以為,這是個digital age,只要把問題加以數位化,就可以做出產品、做出獨特性、打出市場。Apple iPhone不是改變世界了嗎?Fitbit不也打下一片江山?加上政府鼓勵穿戴式裝置方面的創新,整個台灣好像瀰漫一種ICT產業將征服Health care的氣氛。

說實話,測量心跳呼吸體溫對於臨床醫師而言根本沒有意義,即使你可以偵測HRV (Heart Rate Variance)這麼特別的生理資訊(還很耗系統資源),一般醫師大概也是「喔,這樣啊」的態度作結。

為什麼?因為沒有解決臨床問題,這不是一項從Unmet need出發的解決方案,比較像廠商自己過於美好的想像。得到資訊後,對於clinical decision making沒有幫助,因為我們臨床下決定時,很少是看心跳呼吸體溫這些資訊,一旦需要的時候通常是在加護病房,不是病人家裡。





CardioMEMS HF system是St. Jude Medical目前的一項針對Heart Failure(心臟衰竭)的解決方案。醫師把這個implantable sensor放到肺動脈裡,每天在床上偵測肺動脈壓,一旦偵測到過高壓力便會通知醫師、進行藥物調整,這套方案可以減少43%心臟衰竭住院率、減少57%死亡率。

也正因為這個解決方案可以減少許多醫療花費,保險願意買單,才有後來的商業模式。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MEDxLIVE @NCKU充電心得





作者:林佳緯醫師


回台灣後著實活動不少,剛好知道曾在J&J當過全球副總裁的方威凱(Chris Fang)博士將在成大舉辦第三屆MEDxLIVE,算一算時間允許就衝了。許多朋友看到我出現在活動中,第一句話就是問「你來當mentor的嗎?」

其實大家都錯了,在矽谷繞過一圈就知道自己其實很弱的,離一個「稱職的CEO」還有很遠的距離,我心中的焦慮、困惑、無助,就跟所有創業者一樣,急著想學習更多商業方面的知識,急著想建立更多connection,得到更多有用建議,而Chris的活動初衷是「訓練CEO」,加上他的經歷讓我覺得他應該是很Sharp的高手,參加活動收穫應該不少。

活動進行方式類似Stanford Biodesign course,將參加者依medical, engineering, business backgrounds分組,並且讓男女平均。活動共四次,主題分別為intro & speech technique, product & service, value proposition & market strategy, 以及最後的Demo day發表各組的project,每次活動與課程約六小時,四次活動花了約一個月時間,每次活動還邀請到不同嘉賓做分享與對談。

參加完,覺得不虛此行。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懶人包】關於專利,你該知道......






作者:林佳緯醫師



我們在2/4、華山藝文中心 清酒工坊2樓拱廳,即將舉辦一場很特別的小論壇:「從臨床走到市場」。動機跟之前辦biodesign workshop一樣,就是辦給對醫材開發有興趣的醫師參加的。

在當天課程之前,我決定針對每個課程寫篇簡短懶人包,如果想更深入了解、與講師面對面討論,麻煩還是報名當天活動囉。


專利之前,你該知道......



因為biomedical市場特殊屬性,往往解決臨床問題的方式沒有太困難的技術,而是現有技術做不同的應用。例如心導管手術,做guide wire很困難嗎?不會。做氣球將血管撐開很困難嗎?不會。做支架撐住血管很困難嗎?不會,以上這些事情單看的技術都不困難,但是

(1)你有想到可以用在冠狀動脈狹窄嗎?
(2)如果技術上不困難,別人想copy也就不困難。你要怎麼保護自己的idea?
(3)這些不困難的東西一旦放到人體,考慮的事情完全是不同等級。
(4)你的解決方案賣得出去嗎?

其實要講還有很多,談專利就是談怎麼保護你的idea。詳細可以參考之前拙作「關於專利二三事」、「醫材開發 | 醫師常有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