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初學biodesign course一日速成:緣起




狡兔不能只有一窟


因為近日來 醫糾法 在立法院亟欲強力通過,
從臉書上哀號不斷的慘況看來,一旦通過後許多年輕醫師紛紛準備轉行。
但是轉行哪有這麼容易?

其實不管要不要轉行,我們這一代年輕醫師的生存空間本來就越來越小。
要嘛你就要傑出到讓國際都認識你,獵人頭公司找你找到煩,
不然真的要努力找其他出路,以免被健保勒著脖子窒息而死。

就像小弟之前所寫的文章「醫糾法後,年輕醫師何去何從?
狡兔有三窟,我們當然不能只有健保底下小醫師一窟
當然跳出健保做自費醫療是一條路,
有沒有跟醫療相關、又不用寫健保核刪、被鯛民吵到神經衰弱的方法?




跨出第一步最難

我自從念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修了一堂「醫療器材創新設計」
就對biodesign深深著迷。
(參考: Biodesign - 史丹佛大學的醫療器材創新課:引言)
我覺得對我們這一輩年輕人,許多人有想法、想改變、有能力
卻苦無其他出路,放棄醫療又覺得可惜
加入biodesign行列,是一個滿不錯的選擇。
但是要臨床醫師抽出寶貴時間念研究所,耗費的機會成本實在非常高
雖然台灣多個大學的醫工所均有開設相關課程,
如果可以全程修課或旁聽、參與project進行,收穫一定很多
但,有沒有方法,
讓臨床醫師初步了解「biodesign」是什麼?如何思考?如何跟工程師溝通?

那天我突然有一個想法,
前陣子我跟湯孝威博士、蔡捷聊biodesign,得知他們公司團隊工程師都很強,
也有創投出身的商務經理,但是缺題目;
臨床醫師常常有想法,但是找不到工程師討論。
為什麼我們不想個辦法把線接起來呢?
所以我先做個簡單調查,
沒想到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有20個人報名。(頭洗下去就不能半途而廢 >"<)

分析一下成員,其中有18位醫師、1位牙醫師、1位商業背景
男性 16位,女性 4位,
年齡約在31-42歲之間,
雖然不少是我朋友或同學,但是大家這麼踴躍還真是嚇了我一跳。
(我本來以為會流掉的 XD)


Unmet needs
目前所提出的有些滿有趣,我貼出來給大家看:


1. 簡單及快速復位近端肱骨骨折的骨釘孔設計

2-1. 鋤狀指(mallet finger)目前保手治療和手術治療效果皆有限,如何改良輔具,增加保守治療成功率?
2-2. 目前市面上醫療點滴架皆單調無趣,考慮創意造形及添加人性溫馨設計

3. 如何快速打上CVP但又不需要使用超音波

4. 如何讓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時更輕鬆

5-1. 如何解決無菌操作超音波導引放中央靜脈導管?
5-2. 如何加速AED分析心律的速度及準確性?

6. 如何根據CT定位bronchoscope biopsy

7. 正顎手術後, 如何在TABLE 上就能確定病人的臉部對稱性, 及profile 

8-1. 如何可快速並減少X光暴露量鎖入骨折髓內釘系統固定系統遠端螺絲。(可能之瞄準器設計,或推測髓內釘固定後變形量計算可能之遠端螺絲固定孔位置)
8-2. 如何改善內視鏡手術視野中,二維螢幕缺少景深之侷限。

9-1. 如何增加支氣管鏡切片位置的準確性?
9-2. 如何使氣切病患可以講話?
9-3. 如何使呼吸器病人做復健?
9-4. 如何增加吸入型藥劑的使用順從性?
9-5. 如何方便的每日監測氣喘(氣道阻力)的變化?

10. 腦中血氧濃度測量,插管設備

11. 腦組織的標準定量

12-1. 如何有效訓練凱格爾運動?
12-2. 漏尿如何止住?

13. A quick and safe method to perform pericardiocentesis

14-1. 如何減低看牙時器械的噪音而又不影響溝通
14-2. 如何降低化學揮發物對牙醫師的危害

15. 如何將脂肪抽出後,在無菌的環境下一條龍的作業完成脂肪移植手術  
      其中是否可以利用超音波震動,而將脂肪細胞純化,甚至提高stem cell的比例

16. 如何將3D超音波影像轉化成模型,甚至用3D印表機印出,以方便手術規劃
      (如子宮肌瘤切除)或病情解釋(胎兒畸形),
      甚至即時疊合影像使侵入式治療更安全精準



還有幾位是還沒想到Unmet need,
不過反正我是先市場調查啦!沒有需求就不會有解決方案~
所以大家還是可以慢慢想。



遊戲規則:

不過礙於小弟只是頭腦簡單四肢也不發達的骨科醫師,
其他專科的知識實在不太了解,
下一個步驟就是「Disease State Fundamentals」和「Existing Solutions」
我要麻煩大家的是:

1. 用3-5張投影片、匯出成jpg檔,
或任何你覺得簡單、清楚、容易理解的方法(如影片)
向沒有相關醫學知識的工程師說明你的問題點

2. 說明一下,現有的解決方案為何?
不需要花時間說明你認為應該怎麼做,那是後面brainstorming的事
請參考我寫過的 定義需求(identifying needs) (1)、 (3)
花時間好好定義問題,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步驟!


重複一次,醫師跟工程師之間的距離是很大的,
第一步是自己彎下腰做點功課,
接下來才能讓溝通順利進行。


我已經在臉書成立社團「台灣醫療器材創新設計討論區
麻煩有參加的人看一下,還沒被加入的麻煩話蝦,
工程師想加入也歡迎~
一切都在草創中,一切都可調整改變,有需求我會盡力回應~

也要跟大家精神喊話一下,biodesign不是條輕鬆的路,
我也只是剛起步的新兵而已,嫩得很
跟真正創業賺錢還有天差地遠的距離!
一路走來我也不停被打臉,改一改又被打臉,然後繼續修正
所以沒有熱情,是很難持久的......
我希望用一點自己的時間,想辦法縮小大家進入biodesign的門檻
能不能有進一步的成果?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