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Fontana di Trevi -- 魯蛇的許願池





作者:林佳緯醫師


這個週末參加了新思惟國際所舉辦的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課程,
課程後勳哥問起這張照片。




沒錯,這裡的背景是羅馬的許願池,是我老婆幫我拍的。
下一張照片當然就是把硬幣丟到許願池裡啦。



(哈哈超呆的~)




我們蜜月那時候,老婆已經懷孕了,我最擔心的當然是生產順不順利啦!
雖然她本身是婦產科醫師,但是俗話說得好,「生子生過雞酒香、生子沒過四塊板」
在醫院看過太多成功與失敗的例子,輪到自己還是不免擔心,
所以來到大名鼎鼎的羅馬許願池,當然要祈願一下、祝福老婆順產。

那為什麼要把這張照片當成blogger的banner呢?
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沒有好看的個人照,
其實踏入biodesign的領域後,心境跟老婆懷孕以後很像啊!

要知道,biodesign是這一兩年越來越夯的話題,
全台不只各大學醫工所努力舉辦活動,


連台大生醫電資所也來玩駭客松(Hackathon):


怎麼突然之間一堆人都想來玩biodesign啦?
這些原本是工程師在搞的名堂,近年來也越來越多醫師參與
而且我感覺,醫師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
工程師不再只找資深、各領域的大老(key opinion leader),
漸漸也願意花時間跟我們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屁孩討論醫材創新。

為什麼?因為醫師就是決定要不要使用醫材、或使用什麼醫材的人,
醫師最知道各種解決方案的優缺點,
因為醫師就是user!年輕醫師也更好溝通!
「使用者意見優先」我想笨蛋也能理解這句話意思。
所以如果想要做醫療器材、生醫產業的創新,
聽聽醫師意見,甚至讓醫師參與研發,也是提高成功率最好作法。


BUT,有醫師參與biodesign一定能成功......嗎?




不過我也不免俗要潑大家冷水,
目前台灣各大學醫工所的醫療器材創新研發課程(biodesign course),
幾乎都是STB program培養的學者回國後來上課,
所以脈絡、思考邏輯等,也幾乎是Stanford University幾乎已成定律那一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觀念,就是:



  • 從一兩百個需求裡面找到能做的,把它變成黃金。
  •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去找未被滿足的需求,越多越好。
  • 評估後放棄掉不會成功的,越早越好。

換句話說,其實醫師提出的臨床需求可能有一兩百個,
但是團隊、技術資源、現有專利等等限制之下,
經過評估,最後能做的其實沒有幾個;
但更可怕的在後面,真正要把產品做出來,才是更高的挑戰:
專利申請、專利布局、法規、FDA/TFDA、商業模式.......
每一項都可能讓你跌倒,都可能讓這段時間努力歸零;
醫師好像樣樣都通一些,卻可能樣樣鬆,
失敗的例子往往比成功多得多,而且過程也困難重重。

所以,「使用者」跳出來自己做產品,不一定能成功!

儘管如此,我還是勇敢的想跳進來,
當我找個題目,努力作下去,
這種心境就跟當初老婆懷孕很像啊!
我知道有風險,過程也不會太輕鬆
還是要拿枚錢幣丟到許願池,祈禱完就繼續努力,期待寶寶誕生。


(我家老二)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是魯蛇

自從沒有在醫學中心升主治醫師,輾轉到區域醫院後,
你會發現病人不會源源不絕自行報到,資源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曾經覺得迷惘、挫折,想要放棄。
但是一路走來,努力鑽研學習、甚至開發新的手術技術
對照仍在醫學中心的同事或學弟妹,可能V10以下還要值一線班
現在一腳踏入biodesign的領域,
骨科醫學會的時候有學弟主動來找我,說也想報名STB program
日前我在臉書成立一個「台灣醫療器材創新設計討論區」,
提供「醫師」與「工程師」一個直接討論溝通的平台,討論也漸趨熱烈......
其實一開始,
都只是把一枚硬幣投到許願池而已。

我最想說的是,
拿起硬幣,投到許願池,然後努力走向前,
絕對比站在原地有趣也有價值!



延伸閱讀:

Biodesign - 史丹佛大學的醫療器材創新課:引言

初學biodesign course一日速成: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