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足部舟狀骨缺血性壞死 -- Müller-Weiss syndrome


作者:林佳緯醫師





「林醫師,我的腳越來越痛,連踩在地上都痛!」
走進診間是一位中年婦女,
坐下看診椅便脫了鞋子,揉著她的足背。

「會不會是足底筋膜炎?跟我一起去演話劇的慈濟師姐說要打針。」
「看起來不太像,妳疼痛的位置在足背,不是足底」
「那會是什麼問題呢?」
「我一時猜不到,那先照個X光看看吧!」






我點著病人的X光片,心裡暗暗叫苦......

「我可以看到這一塊骨頭有點變形、比較白、好像萎縮掉了.....」
「這是什麼問題?」
「可能是一種很少見的病,是足部舟狀骨的缺血性壞死。」
「是骨癌嗎?要怎麼治療?」

病人似乎嗅出我的不安,如連珠炮般問了好幾個問題。

「我們還是可以先吃消炎止痛藥,畢竟現在症狀還不嚴重,
    另一方面我幫妳安排進一步的核磁共振檢查,排程約需兩週,
    下禮拜我們先看看症狀有沒有改善。」
我輕聲安慰病人,緩和一下她的緊張。

看到這個X光片,我趕緊查了一下文獻,
認為可能是一種少見的病,叫做「Müller-Weiss syndrome」,
也就是剛剛說的足部舟狀骨的缺血性壞死(Tarsal navicular avascular necrosis)
原因不明,也是一種常被忽略的疾病。
AAOS曾有一篇review article,針對其進程分類:


對比一下這位病人,
恐怕已經到達第三期,外側骨頭已經塌陷,內側骨頭被推出去
我搜尋一下目前的治療觀念,這種程度一般建議手術固定(arthrodesis)。

後來核磁共振的影像出來了,符合Müller-Weiss syndrome的特徵:


然而這次病人回診的時候,她已經必須以輪椅代步了。
「醫師,真的好痛,我已經痛到不能走了,連左腳也痛!」
「很有可能,這隻腳有問題另一隻腳恐怕也難倖免.....」

我再次幫她照了張X光片,果然跟右腳差不多。

「一般我們會建議手術固定!」我點了點滑鼠,把影像放大給病人看。
「有沒有不用開刀的治療方法?我們家的房地產托售事業才剛起步,沒辦法休息......」
「唔.......現在病人專門考醫生的嗎?XD」
「另外,我覺得膝蓋也越來越痛,會不會也退化了?」

突然我想到一個骨質疏鬆藥物,剛好有一些研究報告指出,
可以改善早期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延緩退化速度;
也有零星病例報告指出,骨質疏鬆患者在使用bisphosphonate藥物後
發生osteonecrosis of jaw bone,改以Strontium ranelate治療效果不錯;
所以我對病人說:

「如果真的非常不想開刀,不然你吃這個藥試試看!」

接下來第一個月回診時,病患帶著拐杖一跛一跛走進來;
再一個月,拐杖已經丟掉。
我很好奇,症狀竟然改善這麼多?

「其實還是會痛,不過本來吃止痛藥完全沒效,現在覺得止痛藥壓得住了。
    而且我的膝蓋痛也好滿多。」

然而故事也並非這麼幸福美滿,
這樣治療過了一年,我再安排一次核磁共振追蹤,
發現其實骨塌陷還是變嚴重,雖然還沒達到最嚴重的fragmentation,
我還是請病人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醫師,最近我比較有空了,」過幾個月病人回診時告訴我。
(啊是因為最近房市不好嗎?XD)
「我想趁這空檔,該處理還是要處理,這樣才有辦法繼續衝~」




可以看到我們做的是midfoot arthrodesis: medial cuneiform to talus,
也就是把已經缺血性壞死的舟狀骨切除,
空缺處塞滿、敲緊捐贈骨(impacted morselied allograft)
並且把內側大塊還健康的部分舟狀骨拿來撐住這個缺損:


照片裡的骨頭有些部分已經白化(sclerotic change),
因此我們用高速氣鑽把它磨掉,以免影響骨癒合。



「最近恢復得怎樣?走路會痛嗎?」第三個月回診時我問。
「我覺得好多了,也不會痛」
「我還是建議妳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走路的時間與用力的程度」
「那左腳要開嗎?我現在反而不會痛耶......」
「等會痛再說吧!」
「那等我再賺些錢囉!沒有我顧攤,一堆客人指定要我賣地賣房子......」

(所以我對中部地區房地產市場有貢獻嗎?XD)





延伸閱讀:

尺骨撞擊症候群 (ulnar impaction syndrome) -- 遠端橈骨骨折術後常見併發症

骨質疏鬆正流行~~簡介骨質疏鬆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