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骨科術後智慧復健?家庭支持篇

 




作者:林佳緯醫師


講完智慧復健效果動機,想來跟大家分享協助病患在術後進行智慧復健的過程,所看到更深層的問題:

「做復健不只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一位八十幾歲病患,因為大腿骨折送來醫院急診、並且接受手術治療。其實陪同的家屬也已不年輕,老人家發生骨折全家也大受影響。當我向家屬說明智慧復健的方案後,家屬擔心:

「老人家連用手機都有困難,平板電腦搭配感測器......有能力使用嗎?」

詳加解釋後,待傷口疼痛改善、進入復健期時,家屬決定採用智慧復健方案,開始做遠距居家復健運動。當物理治療師為病患評估、設計運動指導清單、正式開始每天的復健運動訓練,其實身為醫師我也有點擔心,老人家做起來有沒有什麼問題啊?


「復健運動做得如何啊?有每天做嗎?」回診時我關心一下病患和家屬,

「每天他孫子孫女都會盯她:阿嬤做復健了沒~」家屬開心的說,

「而且即使剛開始稍微不熟悉,大家都會幫忙阿嬤」。


到了術後第三個月,回診時X光顯示鋼板螺絲仍然相當穩固沒有鬆脫,新長出的骨頭也很明顯,代表骨折癒合一如預期。但我們知道,不是骨頭長得好就沒事,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度僵硬、軀幹平衡不佳等常見於老人的狀況,除了讓老人家恢復速度慢需要人家照顧、還有下一次跌倒再次骨折的風險。

「還有認真做復健嗎?」即使智慧復健租用期間剛過,我還是例行性關心一下。

「運動項目就那幾個一直重複,做了六週都背起來了!」老人家笑著回答,

「孫子孫女一樣每天盯著:阿嬤做復健了沒?」家屬補充,然後與我相視而笑。


數據呈現與家庭支持

根據我的觀察,認真照顧病患的家屬不在少數,但我們是否提供家屬足夠的工具、資訊、專業建議了呢?

台灣健保有限資源底下,醫院或診所的物理治療師往往被逼著同時要照顧5-10位病患,光是確認診斷、復原進度、預期目標、開啟熱療電療機器、確認機器運作狀況,恐怕已經超過人力負荷。

家屬除了常須請假、才能陪同在側,能做的往往也只有確認機器狀態(或滑手機),家屬花了時間人力成本,只換取這樣的價值,長久累積下來我認為是巨大的浪費。


即時溝通與家庭支持

對於一些年紀太小或年紀較大的病患,家屬往往要花更多的心力、人力、時間在照顧上,例如術後出院返家後對於傷口照護的焦慮、關節活動度與力量恢復的焦慮、擔心再次跌倒骨折的壓力等,其實需要相當程度的醫療支持。

然而健保有限資源下,很難要求醫院投入太多資源人力在這方面,往往要求專科護理師打個電話關心,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對於家屬的焦慮其實無法給予太多支持,也因此三日內入急診、14天內再住院、或直接跑到其他醫院求診,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在我們試營運的過程,為了遠端運動建議而生的線上互動系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讓病患與家屬可以在短時間得到解答。滿多醫師也會run自己的Lin@(然後自己回覆),也是類似的道理。試營運以來,根據我自己病患的初步統計,上述入急診或再入院的比例均大幅減少。

更重要的是,家屬的焦慮得到支持、問題得到解決。


(同場加映)家屬親友的關心:營養

除了復健,身為臨床醫師最常被病患或家屬親友問的,就是「吃什麼才會好得快?」

通常聽到這句話,病患抽屜或櫃子裡已經塞了好幾罐營養品。我甚至有遇過家屬本身就是養鱉賣鱉鹿二仙膠之類的產品,順便跟我推銷神奇的療效。(可是病患吃這麼久還是骨折啊)

醫師的觀點會覺得有點氣餒:我所建議使用治療骨質疏鬆的藥、即使自費一個月可能一千塊左右搞定,但是病患對健康食品的熱情仍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尤其對家屬而言,健康食品象徵著對病患的關愛,愛怎麼能少呢?

所以我慢慢轉變觀點,使用適合的營養品也有助健康。關於鈣質攝取,可以看看我的好朋友、骨科戴大為醫師的部落格:「鈣片怎麼吃?買鈣片前你要知道的6件事」。


小結

「做復健不只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而身為醫者的責任,就是設法讓家庭支持病患復原時,有足夠的工具與資源



延伸閱讀

骨科術後智慧復健?序篇:數據--共通的語言

骨科術後智慧復健?效果篇

骨科術後智慧復健?動機篇

台灣遠距醫療在國際疫情下的新契機

科技健身--SMO2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