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給醫學工程創新者的建議

 




作者:林佳緯醫師


由於受邀於年底到成大醫工舉辦的論壇聊聊創新,想一想先打成文章(其實是疫情下關在家一整天有點悶),供醫工背景、有志於創新的朋友參考參考。


當年念醫工的時候接觸醫材創新,覺得有興趣就一頭栽進來做到現在。目前全台灣在生醫創新方面,幾乎都是靠各大學醫學工程學系或研究所撐起來;即使如電資背景學系也加入醫療軟體/服務方面的創新,大抵上我的觀察還是醫工最為活躍。


醫工研究所畢業後的出路,我感覺還是在生醫產業居多,不過能到研發部門的畢竟不多,業務部門還不少,加入新創也有一些。而我在念碩班時聽到同學對自己的抱怨常是:


「論工程能力我們沒有科班厲害,醫學也只是認識皮毛,好像什麼都半調子?」


不瞞大家說,我們公司的重要核心成員之一也是醫工人,新創公司百廢待舉之時我壓根沒考慮純科班出身的工程師。究竟醫工出身有什麼優點?如果有志於創新(不是新創喔!我不會鼓勵每個團隊都來開公司XD),對於醫工創新者我的建議為何?



當翻譯

回答我剛剛的問題,為什麼生醫新創公司裡,醫工人很重要?因為需要翻譯者。醫師的思考邏輯與工程師的思考邏輯根本天差地遠,醫師養成過程學到的是歸納法、工程師則是邏輯推理,醫師常常說「這個加這個變成那個,超簡單,你把它做出來一定可以大賣」,然後工程師(假設忽略中間一大段邏輯推理)只能問「那有規格嗎?


相信我,往往這時候就卡住了。幸好醫工訓練過程讓這群工程師有機會大量接觸醫師,醫工背景的醫師也略懂工程邏輯,兩邊溝通才能有交集。「當翻譯」是醫工人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尤其當創新方案連MVP(Minimal Value Product)長啥樣都不知道、還在訂規格的階段,一位優秀的翻譯可以省去極大溝通成本。


舉例說,要寫code,資工學生比醫工學生強的隨便找都有;要做硬體機構或設計電路,機械或電機學生常常一下子就做出來;但是沒有規格,工程師壓根不知道自己怎麼開始,硬幹也常是瞎忙。依我經歷過非常多次專案的經驗,有個醫工人當翻譯絕對事半功倍。

然而醫工養成過程中,市場與商業面的訓練是目前較為欠缺的;事實上我覺得跟商管學院老師討論商業策略、沒有接觸市場實際執行經驗,往往淪為紙上談兵。因此,如果醫工人的翻譯功能可以從「醫學」與「工程」,加上「市場」,基本上已經具備生醫產業高階主管能力了


問問題

醫工碩班學生的研究題目,往往是學長姊傳承下來、做到一半或繼續延伸,但到博班,實驗室老師通常會要同學具備自己找研究題目的能力。問題從哪裡找?當然是Unmet Need啊!臨床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才有值得解決的價值,請仔細看每篇論文的introduction,一定是從某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開始寫的。


問了問題,下一步就是提假設、解決方式、驗證方法,然後做出prototype跑跑看再一邊修正,失敗了就重新再跑一次這個流程,對吧?Assumption-method-prototype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談理論,這樣的DNA其實深深烙印在醫工人血液裡。問題在於「您如何運用這項能力?


如果畢業後在研發單位,開發新產品或優化上一代產品時,能不能去細切成多個小問題、然後逐個用Assumption-method-prototype快速迭代?如果反覆出現的問題甚至直接建模?如果畢業後在業務單位,面對各種市場推進的困境,除了老業務教的那些套路,能不能用Assumption-method-prototype的工程方法去解解看?


我看過太多醫工所的學生,在學校時天不怕地不怕、一副對工程問題無所畏懼的模樣,出了社會久經磨練,眼中的光芒消失了,我覺得很可惜。第二個建議:不管過多久,都不要忘記那個充滿好奇心、不斷問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醫工魂


學賺錢

剛剛提到,醫工訓練過程較欠缺市場面的思考,也因此我看過不少實驗室高深的技術,技轉出來後經銷商不知道怎麼賣、或該市場早已是紅海、只能比低價。


如果我們說的是醫療器材開發,其實也不奇怪,因為從開發到取證,沒有個三年起跳是做不到的;取到證到市場開始賣,中間再花個兩年跑不掉。五年的時間,市場會不會變動?台灣高端醫材的併購風氣可以說幾乎是零,如果沒有IPO的可能性,基本上大部分新創公司會選擇做Me too/Me better求生存。


近年來Stanford Biodesign的方法論已經在各大學醫工所開枝散葉,所謂的PPO(Problem, Population, Outcome)中的population所隱含的,就是market segmentation的技巧。即使市場無時無刻不在變動,但人的需求總是存在;創新者如果可以善用這些洞悉市場的能力,不斷重新審視當下策略與產品價值,機動做出必要的調整,我相信在市場端仍可有所成就


不過即使如此,marketing & sales的能力還是需要腳踏實地去學,畢竟這是醫工課程不會教、也教不來的技能。如何設計並控制市場價格、經銷或通路策略,如何管理經銷商或通路,不同產品不同通路都有不同眉角,若身職高層,那你必須要會;身職業務,也要暗中觀察偷偷學;身職研發,最好也要懂一些,以免辛苦開發的產品變成賣不掉的庫存。


等等,為何做研發要學市場?我看過好幾個做「手術工具」的團隊,你們知道在台灣、工具幾乎沒辦法拿到自費碼嗎?這時候要不要bundle現成的植入物?要走貴重儀器加耗材、還是拋棄式工具讓工具本身就是耗材?市場競品定價多少、要控制成本在多少範圍內?這些市場端的洞見,深深影響著研發的方向


小結

畢業季在即,先祝各位畢業生順利畢業XD,也希望各位醫工系所的朋友們,對於未來可以少一點迷惘。如果有志於創新,藉著三個小建議:「當翻譯」、「問問題」、「學賺錢」,希望各位永保眼中的光芒。



延伸閱讀:

新創為何應該學經銷?

Observation on Trend

MEDxLIVE @NCKU充電心得

台灣遠距醫療在國際疫情下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