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Biodesign - 史丹佛大學的醫療器材創新課:引言



當我在臉書大放厥詞說要來申請史丹佛大學跟台灣合作的
「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B program)後,
突然之間好幾個朋友在臉書私下丟了訊息給我,問我相關的資訊。
我發現其實大家在行醫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有些idea想改變什麼
甚至希望可以靠這些idea開公司賺錢
(就像小弟一直希望可以四十歲以前把醫師當副業)

其實會想踏入Biodesign這圈子,是有點陰錯陽差啦!
我到成大醫工所就讀碩士班後,為了湊學分發現一堂「醫療器材創新設計」的課
是由成大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MDIC)的蘇芳慶教授負責的
感覺上似乎很有趣便選修了。
這堂課特別之處,在於使用了史丹佛大學Biodesign course的架構
一步一步系統性地教導同學,怎麼做醫療方面的創新(biodesign)

請注意我沒有用醫療「器材」的詞彙,因為其實廣義的創新並不限於器材
最重要的精神是在於「問題」本身,也就是Unmet need
第一個學期我們滿幸運的,總共有四位醫師參與課程,
每一個人都提供一個臨床上遇到的困難,也就是Unmet need
然後再針對該臨床需求去完成整個project。

第一個學期結束,四組都提出自己的prototype
例如心臟內科吳醫師針對acute pericardial effusion的裝置
骨科戴大為醫師針對ACL femur tunnel定位的裝置
還有小弟我這組針對術前或術中神經偵測的裝置
我覺得都各有優點,甚至繼續做下去可以商業化的潛力!


(後來還被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拿來當海報照片 XD)

第二個學期我則被指派到一個主題,由研究所博班同學想做的題目
「改良suture anchor的設計」
乍聽之下很容易,殊不知同學已經搜遍各大公司產品和專利
據她表示想了半年還是想不到怎樣改良suture anchor的設計
又能躲開各大公司的專利天羅地網。
經過一個學期努力,我們提出far beyond當初主題的prototype
目前已經請專利事務所向美國提出provisional patent。

最後讓我們看看biodesign的進程,



目前小弟的小團隊走到的是strategy development跟business planning這裡,
但前面need screening, concept generation/screening這部份可說非常辛苦啊!
請大家看看圖片中的箭號:不斷迴旋
沒錯!我們討論的過程就是不斷迴旋!
即使進入concept screening還是可能被key opinion leader一句話,
就打回need screening重新開始檢查、討論
箇中滋味沒當過研發人員不會了解~~~

最後附上「我國醫材產業發展現況」的連結,
裡面提到:

「由於醫療器材為一整合性的跨領域產業,因此對於跨領域專業人才需求更是較一般產業來的殷切。除了在專業技能的需求,如技術研發人才、專利佈局與法規、國際行銷與通路布建人才外,尚須具備跨領域技能,如技術研發人才,須具備臨床經驗或生物醫學背景,以期能夠與臨床醫療端進行溝通,結合臨床需求來加強技術研發及創新。」

跨領域人才講了半天,為什麼沒人提到醫療人員跨進來開發?
有誰比醫療人員更知道臨床需求是什麼?(除非我們不斷把眼睛摀起來當沒看到)
例如,我聽過一堆護理人員抱怨開ampoule時被割到手,
但有多少人想辦法去解決這問題呢?

為了把更多人推入火坑讓更多有相關興趣的人,加入biodesign的行列
我決定根據Stanford University的biodesign course,
加上我自己的體認和經驗(雖然一切才剛萌芽)
一步一步幫大家做簡單介紹
(我會督促自己盡量一天一篇寫完的 XD)
希望可以讓想開發醫療器材、解決臨床unmet needs的朋友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