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一招診斷肩頸酸痛





作者:林佳緯醫師


門診常有病患因為肩頸酸痛前來尋求診斷和治療,而肩頸酸痛到底是「肩」、還是「頸」引起的酸痛?實際上即使是一般醫師,有時候也難以分辨,所以有的病患在外院開完頸椎又跑來骨科、或者骨科開完肩關節手術仍然酸痛、又四處求醫。我的建議是:仔細的身體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就可以大幅提高治療成功率。

舊文溫習:肩關節的身體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s of shoulder) 之
一:排除肩關節的問題
二:尖峰下病灶(subacromial lesion)
三:關節囊內病灶(intracapsular lesion)

然而要一般民眾看完這三篇實在有點吃力,所以我教大家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一招簡易診斷「肩」或「頸」酸痛!







跟大家說「一招」就真的(看起來)是一招啦!請大家把不舒服的手高舉過肩、放在頭上,這樣就能簡易診斷了!如果:


狀況一:放在頭上酸痛減緩


正確的身體檢查測試名稱為Shoulder Abduction Test,主要是測試頸椎神經根是否被壓迫(cervical radiculopathy),若原本很酸痛,甚至手臂有麻木感,只要做這個動作就可以減緩,則肩頸酸痛主要是來自頸椎神經的壓迫。有時候病患會說,睡覺時要把手放在頭上才睡得著,那八九不離十就是頸椎在作祟囉!

若想更進一步測試,可以參考「排除肩關節的問題」這一篇文章。病患在姿勢上可以「抬頭、挺胸、縮下巴」以避免病況惡化,熱敷電療配合消炎止痛藥物通常可以讓七八成的病患得到緩解。


狀況二:手舉過肩酸痛加劇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測試,叫Neer Test,算是一種impingement syndrome(撞擊症候群),若肩關節發炎、活動受限,手舉過肩會更加疼痛。如果是這樣的狀況,病患去做頸椎牽引,效果想必不佳。不過要注意的是,肩關節內的病灶可以簡單分作「尖峰下病灶(subacromial lesion)」、與「關節囊內病灶(intracapsular lesion)」,仍然需要醫師、物理治療師做詳細身體檢查來判斷可能的病灶,並針對真正的病灶給予精確的治療建議。

大約五十歲前後的患者,容易發生冰凍肩、也是俗稱的「五十肩」,學理上屬於關節囊內病灶(intracapsular lesion)糖尿病、肩關節受過傷、開過刀、接受過乳癌手術等等都是好發族群,甚至屬於尖峰下病灶(subacromial lesion)的旋轉肌袖破裂,到後來也會演變成五十肩,因為劇烈疼痛、活動受限而造成生活極大不便。建議這樣的患者尋求專業的醫療診察與治療,即使五十肩過個一兩年還是會慢慢改善,但過程極為辛苦喔!


狀況三:舉不舉手都很痛


這就比較複雜了。如果活動度明顯受限、每動一下都痛苦萬分,那我想造成疼痛的主因是冰凍肩,建議尋求醫師治療比較快。我自己的經驗是以類固醇做關節囊內注射,八九成病患都有明顯改善,而且很少需要打第二針。如果活動度沒有受限、手高舉過頭沒問題、也沒有麻木感,但仍然非常不舒服,會是什麼原因呢?

這時候可以嘗試按壓「激痛點」(trigger point)。激痛點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如果按壓有明顯疼痛、甚至會加劇平常手臂酸麻的症狀,那針對激痛點做治療,通常也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還有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可參考這篇文章)也需要詳加診斷,甚至有些病患是因為腫瘤壓迫造成症狀(但通常還會合併上肢血液回流不順而腫脹),需多加注意。


小結語


詳細的身體評估(physical examination),配合影像學檢查,才能找出病根,再對症下藥或治療。而上述提到在門診常見的病痛,除了藥物改善症狀,如果有物理治療師教導運動復健、輔具復健、配合適當熱療電療,必要時給予類固醇、PRP、或高濃度葡萄糖注射,其實病患改善的成功機會相當高。

這篇文章用非常簡單的方式教一般民眾稍作自我檢查,一來希望減少病患掛錯科找錯專科醫師,一來也希望拋磚引玉吸引醫療同業多加著墨於理學檢查。做完一套PE不用一分鐘,但可以少讓病患折騰幾個小時、甚至更久。



延伸閱讀:


淺談膝關節身體檢查:「非」膝關節的問題

腰痛病人開頸椎?從一位病人的治療經驗談起

骨質疏鬆正流行~~簡介骨質疏鬆藥物

遠端橈骨骨折及新式微創固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