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佳緯醫師
在辦完三次Biodesign Workshop後,很多人問我:下一步呢?要不要開進階班?進階班的內容是什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先做個簡短回顧,談談初衷。
為什麼想做Biodesign Workshop?
「好玩啊!當醫生不辦Workshop不然要幹什麼?」
如果我這麼回答你應該會想打我,不過真的有一部分是這樣啦。剛開始是想幫STB program加點分,一開始做發現原來這麼多人想瞭解醫療器材的開發,找到熱血願意幫忙的STB fellow們,就一路辦了高雄、台北、台中三場。
其實各位都沒看到的是,在事前準備時期,STB fellow前輩們怎麼
那,因為困難我們就放棄了嗎?我常舉iXensor陳階曉醫師當例子(因為他連坐高鐵都會被我堵到、巴著他問問題XD),他們公司市值早已破億,產品準備在德國上市,FDA也快拿到,結果他跟我說「我們還沒成功」。
有沒有搞錯?在我眼裡已經很成功的人、認為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顯示出,其實這條路絕非一般人想像的簡單;有興趣是一回事,願意投入精力、願意學習的人,才可能走得長久。
不過我踏進這圈子短短時間,我覺得其實許多課程對醫師來講是沒效率的,在大學為了一整個學期的課程安排,讓研究生、醫師、各式各樣團隊成員都乖乖坐在課堂聽二到三小時的課,往往只有最後半小時討論(偏偏我覺得討論時間才是最有價值的部份);而且課程是設計給「學生」而非「醫生」,讓我常覺得要是課程提昇資訊含量的密度就好了。
與其等待各大學開課,為什麼不自己做?
另外,我覺得醫師與工程師的「對話」很重要,但兩者剛開始往往雞同鴨講,醫師無法理解工程師的解題思惟,工程師也不懂醫師臨床術語,兩者一起學習Need statement、從中建立「共同語言」很重要。這也是我們當初建立「台灣醫療器材創新設計討論區」這個臉書社團的初衷。
接收到的意見回饋
滿多參加完biodesign workshop的朋友,會給我們未來舉辦的建議(一方面我會很焦慮的到處問XD)。我覺得Workshop其實像是補習班,在最短時間內學到最大量的知識,然後套用公式開始解題,要上戰場的人只要套用公式沒80分最少也及格。不過學到Need statement基本觀念後,大家如果覺得自己題目市場夠大,解法有機會成功,下一步呢?
下一步就是跟工程師合作,開始Ideation這階段,即brainstorming + Prototyping。在大學biodesign course課堂中,俯拾皆是厲害的工程師(研究生),大部分是醫工所的學生,雖然醫工下面也分很多小組別,但工科背景出身的不算少數,brainstorming時往往可以讓醫師跳出原本的思考窠臼。
Biodesign Workshop雖然有工程師參加,但我們都把討論控制在need statement,因為這是醫療器材開發最重要、也是臨床醫師最可以著墨之處。也因此,醫師與工程師的對話感覺較淺略而不夠深入,因為工程師最厲害就是解題啊!只討論Need statement,就像把工程師的翅膀綁起來,不讓他們想像力自由翱翔似的。關於這問題,我同意也得做些什麼。
我的啟蒙
其實我在成大醫工所上課的時候,有一個課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是由楊育修老師所上的課程。因為這個課程,我認識什麼叫做design thinking,體驗brainstorming, 知道rapid prototyping 的重要性。
這是楊老師主導,在美國拍的紀錄片「design & thinking」。只要上過他的課,很難不被他平直而深刻的熱情感染。我還記得課後心得分享時,我說:「最大的心得就是,為什麼還坐在這裡不做點什麼?」然後過沒多久我就自己在醫院裡辦一個TKA workshop,寫這篇「我的Parking Day嘉年華 -- 聊聊這次TKA工作坊」。
楊老師目前在台北共同創辦一個Maker space: Future ward,並運作一個帶領腦力激盪的團隊,等於我們可以從brainstorming做到prototyping,用一天時間體驗完整開發流程。那,為什麼不合作?
我的初衷之一也希望更多醫師被我推坑,跳進來醫材開發這圈子。讓大家體驗brainstorming與prototyping過程,增加醫師與工程師互動,可以補齊之前活動不足之處。這個合作,這就是我的Next step,也就是預告的9/20(日)biodesign workshop進階班。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我像是一小團火焰,那你真該來認識一下點火的人。(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Design thinking:設計思考
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這是楊老師主導,在美國拍的紀錄片「design & thinking」。只要上過他的課,很難不被他平直而深刻的熱情感染。我還記得課後心得分享時,我說:「最大的心得就是,為什麼還坐在這裡不做點什麼?」然後過沒多久我就自己在醫院裡辦一個TKA workshop,寫這篇「我的Parking Day嘉年華 -- 聊聊這次TKA工作坊」。
楊老師目前在台北共同創辦一個Maker space: Future ward,並運作一個帶領腦力激盪的團隊,等於我們可以從brainstorming做到prototyping,用一天時間體驗完整開發流程。那,為什麼不合作?
我的初衷之一也希望更多醫師被我推坑,跳進來醫材開發這圈子。讓大家體驗brainstorming與prototyping過程,增加醫師與工程師互動,可以補齊之前活動不足之處。這個合作,這就是我的Next step,也就是預告的9/20(日)biodesign workshop進階班。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我像是一小團火焰,那你真該來認識一下點火的人。(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Design thinking:設計思考
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