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A Journey To STB program






作者:林佳緯醫師


經過漫長的等待過程,我終於通過STB program的申請,成為STB fellow的一員。這實在不是個容易的過程,競爭者相當多,工程師臥虎藏龍,業界成功人士也有,更別說醫師了,想參加、敢參加都不是省油的燈。

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是魯蛇,開了些好刀、整理些心得,好像很厲害?但我自己清楚,那沒什麼了不起。時間過去,身處區域醫院的資源絕對比不上醫學中心,你以為的優勢可以輕易的被超越,除非你灌注加倍的時間努力。或者,參加新思惟的課程也是個不錯的解套辦法,幫自己加值。


STB program是什麼?




我簡單摘錄STB program官網的敘述:

「“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以下簡稱STB計畫)是由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 心執行之五年期計畫。總計畫目標為培育高階醫療器材產品設計及產業化實務的“跨領域種子人才”, 建立國內生醫與工程的創新與創業平台。並與國際科技發展現況接軌,強化國內對於醫療器材產品設計、 法規和專利佈局等科技產品國際化之經驗與智識。」

簡單說,就是培養醫療器材產業的人才,而且是去美國醫療器材產業最強的Stanford、創業生態系最完整的矽谷。

從我側面觀察STB program的fellows,大抵上有兩大類,一種直接創業,一種就是在醫材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持續發揮影響力。受訓回來的fellow也要負責到大學授課,推廣Stanford Biodesign的觀念,希望讓現有的醫材產業升級。


我拿什麼申請STB program?




我在面試當天keynote裡講的重點:行動力樂於分享Biodesign的經驗

從側面觀察去過STB program的學長們,大抵都有以上類似的特質,而最重要的是「熱情」。其實有做過biodesign就知道,這條路不會比當醫生輕鬆,隨時會被打臉,然後臉腫腫的改一改繼續被打臉,沒有足夠的熱情不可能走得下去。

剛好我覺得自己臉皮練得滿厚的,人家打我臉打得腫腫的還笑嘻嘻很開心 XD

其實一開始我只打算拿我在研究所做的project就去申請了,現在想一想真是冷汗直冒......去到面試會場才知道工程師都很強,醫師身分只是好看而已,如果你沒有特別之處人家怎麼選你?這時候我想到一個中東女孩應徵Airbnb的故事:(摘錄自Inside




「來自中東的 Nina Mufleh,已經搬到舊金山一年,只為在她最鍾情的公司 Airbnb 覓得一個行銷職位。只是這麼做顯然不夠,跟她一樣想進 Airbnb 工作的競爭者大概有幾千名,起初,Nina Mufleh 跟所有人一樣,透過 LinkedIn 等求職管道投遞履歷,再不然就是寄 email 毛遂自薦,毫不意外的杳無回音。」




「於是,Nina Mufleh 決定「複製」一個 Airbnb 網站,域名就叫「nina4airbnb.com」,視覺風格也仿照 Airbnb,花了一周的時間徹徹底底的為 Airbnb 在中東各國作了一番市場調查。從杜拜、阿布達比、埃及、黎巴嫩等國現有的房源開始,到分析中東地區的旅遊住房產業與科技潛力,直接用數據說明,這是一個多麼廣大的市場,而 Airbnb 卻尚未發掘。接下來,她連 Airbnb 前進中東佈局的機會與挑戰,以及可能的合作夥伴都一一說明。」

所以,我做了什麼?我思考「如果我已經是STB fellow,我會做什麼?

然後開始在Blogger上寫Biodesign,寫完Need statementConcept GenerationPatent,身為STB fellow的湯孝威博士就來找我聊聊,把我們團隊的provisional patent跟他們公司簡報、指出很多思考盲點後,我也同時了解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台灣產業界很缺好點子。

但是明明臨床醫師隨便都馬想到什麼要做、什麼可以做啊?這些Unmet need就是缺人幫忙、跟產業界的工程師連起來啊!但是第一、缺有效的平台,第二、沒共同語言,所以我想到的解決方式是:創立一個臉書社團,用Workshop形式讓彼此學習溝通互動,並且寫了「超激!Biodesign初心者攻略」在新思惟之友的臉書社團廣告Biodesign觀念。

然後根據design thinking的原則:快速prototyping,快速修正,在短時間內辦了高雄場台北場的Biodesign Workshop,預計在8/9(日)辦台中場

在這過程其實我出力不是最多,而是許多STB fellow與業界朋友。我也沒想過會走到什麼地方,只是看到需求,想辦法幫它連起來,看到價值的這群熱血人自然挽起袖子幫忙,因為他們感受得到你的熱情,一定程度上也認同你的作法

然後面試的時候,我聽到面試官告訴我:「謝謝你推展biodesign的觀念,還有,You have already speak in the way like STB fellows.





不只問「你能做什麼」,要想「你做了什麼」


面試的時候,被問到為什麼要去美國?我回答「可以找到更多資源。」

「你到美國一樣要自己找資源啊!」

這句話點醒我,一開始刻板印象覺得,去到美國更容易找到創投投資你,更容易找到工程師,做事情一定會成功,其實可能是自己過於樂觀的想像。美國創業環境的確可能比台灣好,但還是要自己尋求連結、資源,所以面試官重視的是「你是否具有這樣特質?」

回想剛送出STB program申請單時的自己,那時候如果直接面試了,我應該會落選吧!但是這段時間跟一群STB fellow共事,合力催生出biodesign workshop後,我也學習到他們看事情的方法,感染到他們超高的行動力。撇開這兩個月做過的事情,我覺得自己「被進化了」,而起點就是「挽起袖子做點什麼」。

還有,新思惟也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我看最近新思惟之友舉辦了相當多的活動,也靠著蔡校長已經搭起的connection,尋找更多可能性,這些都是非常棒的開始。因為,我們都是一群想改變、能改變、有行動力的人。


Again,家庭支持很重要


最後還是要謝謝我的家人,對我這陣子投注在Biodesign的心力無條件支持。我的老婆也從旁給我很多很棒的建議,如果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我。Seriously。

我還想談談我老婆說過的一件事:

我們努力上班,努力賺錢,為了是更好的生活品質。但你會發現當醫師不是這麼回事,你努力工作,有朝一日成為名醫,卻在門診看更多病人、開更多刀、花更多時間做研究,犧牲更多生活品質。這不是很荒謬嗎?


(原圖: Does Your Business Feel Like a Mouse Wheel? | Tony Malyk)


我知道當了STB fellow並不保證未來一定能當大老闆,我知道創業不會比當醫師輕鬆,我知道賺的錢不一定能比當醫師多,但我也知道,照目前安安穩穩的醫師繼續做,我看不到離開老鼠滾輪的那一天。

我的觀念是,家庭永遠比事業重要,我不想為了事業犧牲家庭,所以我做出改變。

而挽起袖子做點什麼後,就會發現自己進化的速度超乎想像。與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

傻孩子

談【台灣醫療器材創新設計討論區】未來走向

初學biodesign course一日速成: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