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Start of Stanford Biodesign Course






作者:林佳緯醫師


來到美國後,調整完時差、搞定房子、車子、SSN、學生證........啦哩拉雜一堆事後,終於開始Stanford university的重頭戲:Biodesign innovation course。


1. 課程進行方式


在Stanford,這是一個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共同開設的課程,所以三類專業的學生平均分布。有參加過Taiwan Biodesign Workshop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醫師與工程師往往覺得彼此在講外星語,這裡更屌,還加上商學院的學生。

第一堂課為了增進彼此認識,邀請所有同學上台自我介紹。這裡的學生根本像異世界來的,商學院學生不少在創投工作過,工學院博班學生往往大學或碩班也都是名校,不少也在國際醫材大廠工作過,醫師也不少都有醫工背景。聽完都覺得我好弱 T^T

課程分成兩個學期(一個學期三個月),第一個學期只做一件事:Need statement。「一個好的Need statement是好產品的DNA」這句話可以說聽到爛了,這堂課就是要反覆洗腦到你的思考模式都照著教科書流程走。

第二堂課則是放出12個臨床觀察到的問題,舉凡生產撕裂傷、腸道吻合滲漏、洗腎管路堵塞等等,要同學們去觀察問題、澄清問題,最後導出一個好的Need statement。




2.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


在Need Statement中,必須隱含三個要素:ProblemPopulationOutcome

臨床上醫師看到的問題不一定是真正的問題,例如心臟外科醫師可能想要一種不易感染的胸骨縫線,但澄清問題後可能導出心導管的解決方法。而我們要解決的problem,首要是「病人」,而後是「醫生」,最後是「Reimbursement」(醫院/保險公司),這跟醫師往往下意識先思考自己的問題有所不同。

Population則類似market segmentation的概念,必須對「哪一群病人」切得非常清楚。例如之前workshop中,醫師喜歡提「打針」的問題,要針對的是老人還是小孩?生病的還健康的?生哪種病?發生率、流行率等等都要做一定程度的深入探討。

Outcome也很重要,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要可以量化。例如減少住院天數,那麼是從幾天到幾天?提早復健的時間,那要說出如「從12週到3週」這種數字。有數字,才能做更好的評估。

還有,為什麼我們的Need statement都是用「A way.....」而不是「A device」或「A method」?因為要解決某個問題,方法可能有很多種,即使是服務,也可以是個好solution、好生意。


3. 與台灣課程的不同?


這學期才剛開始,應該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觀察。我初步的感覺:

台灣課程都是醫工所舉辦,難免以工程師背景的人為主;而我們舉辦的Taiwan Biodesign Workshop組成則是以醫師為主、工程師次之,好像商業專才的成員都較少,或許是未來調整的方向。

Stanford的Canvas系統實在有夠好,課前要做Quizzes、上傳檔案、選填Need statement志願跟背景調查等等,網頁內容與流程設計都簡明流暢,母校成大的系統要加油了。

這堂課也有BioX的成員參與,我目前認識到的只有新加坡的團隊。跨國跨文化會不會有更多火花?我期待著。我們目前台灣的課程、活動都侷限台灣這個小圈圈,如果有機會跨國交流呢?



最後廣告一下,在我出國前受MEDX邀請,簡報Taiwan Biodesign Workshop(高雄台北、和大型的Ideation)後,楊啟航組長不但提供資源、讓我們往後有華山1914文創園區的場地使用,更期待我們更進一步成為Biodesign的加速器。為了達到這個理想,在台灣的團隊成員們正默默努力著,有進一步消息我也會幫忙廣告的!



延伸閱讀:

談學術、臨床需求、與商業的愛恨糾葛

超激!Biodesign初心者攻略

Video Library of Stanford Biodesign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