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Disease Fundamentals 【Stanford Biodesign Course】






作者:林佳緯醫師


經過第一個禮拜的蜜月期後,終於要進入緊鑼密鼓的小組討論時間了。進行的方式跟我在台灣看到的不太一樣,教學小組提供12個臨床看到的問題,舉凡洗腎CVVD的管路阻塞、生產時產到撕裂傷(美國好像沒人在剪會陰的)、還有我們這組的Lymphedema等等。讓大家選填志願,再依志願及本身背景分成8組。

因為這是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共同開設的課程,所以每一組都會分配到三位商學院、兩位工學院、一位醫學院的同學,這跟台灣各大學biodesign course只有一堆工程師、偶爾出現幾位醫師或商業背景的情景大不相同。

這也是我覺得矽谷特別之處。

在討論的過程,我真心佩服GSB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有提供MBA學程)的夥伴。在頭兩週,我們必須先了解該疾病相關的背景知識,也就是Disease Fundamentals,雖然身為臨床醫師,但對於不熟的領域,他們比我積極太多了。

在台灣看完一篇paper覺得自己好棒棒,在這邊大家幾天之內就看了一堆paper、影片(還做重點整理筆記)、新聞訪談等等,大概是我平時好幾倍的資訊量;大夥兒討論到卡關的時候,GSB的同學用一個簡單小活動,就讓小組重新凝聚共識。雖然知道這位GSB同學已在業界多年經驗,還是讓我真心佩服。

小小心得:在台灣,大家以和為貴;在Stanford,你永遠都不夠積極




有趣的暖身練習


因為成員們來自四面八方、背景更是天南地北,臨時把大家湊一起又要馬上進入狀況討論、跟醫師治療師病人詳談,去挖掘深埋在問題表象下的成因,實在很困難,因此課程團隊特別進行一項「練習時間」,邀請一群有生產經驗的婦女,跟大家聊聊生產過程不滿意、痛苦之處,小組並寫出該unmet need的need statement。訪談5分鐘、討論5分鐘、再訪談5分鐘,最後討論十分鐘。

這過程非常緊湊、時間基本上是完全不夠做比較深入探討的,但是可以很快發現自身優缺點、如何與團隊合作、認識訪談技巧重要性。

另外一個小練習,是scoping,也就是將need statement放大與縮小規模,寫出五個層次。例如沒被選到的產道裂傷,涵蓋範圍較廣的寫法如「A way for mothers to avoid laceration in order to decrease complication rate」,若是縮小範圍則如「A way for first-time labor women with big baby to minimize wound laceration in order to minimize wound infection rate」。可以發現在放大縮小的過程,對於market segmentation會更有體會、也需要對於疾病的知識更多深入研究。



與高手共事:挫折感與成就感並存的體驗


在成大念碩班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上課時還算積極,每次聽完同學seminar總是會想辦法擠些問題,後來負責主持的老師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當現場一片沈默,老師甚至直接問:「林醫師有沒有問題?」

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我往往也很容易就當意見領袖(因為大家都太客氣吧)。在這裡,我發現自己真的瞬間變弱者,例如前面提到的teammate,不但鑽研computer science、哈佛商學院MBA、在Bain capital工作過、當過銀行CAO......另外還有兩位Stanford GSB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es)的同學,都在大公司或創投工作的經驗。所以一開始disease fundamentals我還可以跟得上,接下來進行market analysis及stakeholder analysis真是非常挫折,在台灣學到的相關知識,在這裡都只算入門基本common sense。

不過跟強者共事的好處是,可以近距離學習這些強者思考方式、看待事物的態度,真的很棒。不說了,我要來趕作業了。T_T



延伸閱讀:

Start of Stanford Biodesign Course

A Journey To STB program

【初遇,Biodesign Workshop】行前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