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佳緯醫師
回台灣後著實活動不少,剛好知道曾在J&J當過全球副總裁的方威凱(Chris Fang)博士將在成大舉辦第三屆MEDxLIVE,算一算時間允許就衝了。許多朋友看到我出現在活動中,第一句話就是問「你來當mentor的嗎?」
其實大家都錯了,在矽谷繞過一圈就知道自己其實很弱的,離一個「稱職的CEO」還有很遠的距離,我心中的焦慮、困惑、無助,就跟所有創業者一樣,急著想學習更多商業方面的知識,急著想建立更多connection,得到更多有用建議,而Chris的活動初衷是「訓練CEO」,加上他的經歷讓我覺得他應該是很Sharp的高手,參加活動收穫應該不少。
活動進行方式類似Stanford Biodesign course,將參加者依medical, engineering, business backgrounds分組,並且讓男女平均。活動共四次,主題分別為intro & speech technique, product & service, value proposition & market strategy, 以及最後的Demo day發表各組的project,每次活動與課程約六小時,四次活動花了約一個月時間,每次活動還邀請到不同嘉賓做分享與對談。
參加完,覺得不虛此行。
看清弱點
我覺得經過STB program一年的訓練,對於biomedical innovation、美國市場等,有深一層次的了解,但經過這次活動,我也看清楚自己「銷售的知識與技巧」是目前罩門。
Chris第一週要求團隊一人拿一千元、在一週內以7000元為成本,賣商品並在最後一天回收銷售成果。從小只知道念書沒賣過東西,連要賣什麼、原料取得、包裝、定價策略、出貨管道等都不太懂,真心覺得自己是溫室裡的小綿羊。
(於是更尊敬各位業務朋友了)
第三週Chris邀請各組上台簡短pitch自己針對unmet need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硬體、App、service。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組合,因為在台灣大家往往只看硬體,整體服務方案是非常美式的要求,光看這項要求我心中已對Chris暗暗贊佩。你要向台灣的醫師工程師說明「服務比硬體重要」,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長久代工下來大家的mindset早就固化,直接在活動中指定遊戲規則,讓參加者內化這樣的思維,是非常聰明而有遠見的作法。而我因為私事第二週無法出席,第三週自告奮勇上台present,沒想到也是被電得慘兮兮。
因為每一組只有一分鐘報告你的solution,所以必須簡短有力解釋問題、與solution三個面向(硬體、軟體、服務),我還是犯了醫師簡報最常犯的毛病,花太多時間解釋背景醫療知識、太少時間解釋solution。Chris用在跨國公司工作的標準挑戰我,頓時讓我有回到Stanford與一群么壽強隊友工作的錯覺,這段時間我果然把自己放太鬆了。
如果有機會跟投資人做電梯簡報,這種表現我真的想把自己頭撞地再拿折凳敲爛。
Value proposition
第三週各組試發表結束後,邀請到方略管理顧問公司的Steve Lin來講value proposition。其實我對這議題不陌生,但聽完後我才恍然大悟「獲利世代」這本書的canvus要怎麼用,而且30 seconds presentation就是要用最精簡的語言,解釋你的value proposition。
我們這組一開始是瞄準PM2.5,組員想做個有空氣濾淨器的項鍊(然後發現有人做了),慢慢才把目光放到氣喘上。氣喘市場當然大,但要瞄準哪個氣喘族群?我們跟成大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謝奇璋醫師訪談,最後定調「氣喘兒」,因為從小控制才能避免未來的惡化,而且這個族群compliance差,讓我們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所以故事架構就清楚了,我們的產品要做給氣喘兒用、願意用、喜歡用,家長願意買單,得到長期、優質的data後,與藥廠、政府、保險公司等有更多商業模式合作、讓氣喘得到更好的控制、減少因控制不良而增加的醫療支出。
照著Value proposition的架構說故事,複雜的故事變得簡單,這是我第二個收穫。
Leadership
說真的,團隊成員每個都很忙,常常約開會的時間從晚上10點改到11點。怎樣讓討論有效率實在是個令人苦惱的問題。在這過程我也觀察到台灣與美國成員的不同,在美國大家分頭拼命的去找資料、做研究、做訪談,每個人把自己當CEO往前衝,每次會議只有30分鐘還包括10分鐘閒聊促進組員感情,一週一次的會議就是報告自己成果、重整團隊方向,在這樣的團隊作事會覺得進度飛快,非常刺激過癮。但在台灣的團隊,大家感覺很怕傷了和氣,比較習慣接收指令、不習慣表達自己想法並表達成果。
文化的差異,使得效率較差,這是個麻煩問題。直到最後Demo Day之前兩小時,才定調business model & value projection,這在美國是無法想像的事,最後一天大家都在做presentation rehearsal而已。幸好我與其中一位組員對於市場與募資策略有些概念,服務定價一決定、商業模式確定、30分鐘內把value算好,套用他之前的投影片,才在很短時間內完成。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發散。其實按照design thinking的原則,發散是件好事,但要在很短時間內進到收斂、驗證、修改、再重新做一遍的流程,就不容易了。加上組員有超強工程師,有一個小想法馬上說「這很簡單,可以拿xxx做ooo,然後再加上xxx.....」,我得時時提醒大家回到unmet need跟market segmentation去思考解決方案,還要說服這麼強的工程師,是另一種學習與挑戰。而且這位超強工程師還是醫療背景,唬不得的。
激情過後
Chris舉辦的Demo Day就是有自己的風格,我沒看過哪個Demo Day這麼多高檔音樂演奏的 XD,而我也非常享受當晚的音樂。最後pitch competition我們組得到冠軍,算是對這段時間努力的肯定。
活動歸活動,過程中的成長與建立的connection恐怕才是活動的目的,我自覺收穫良多,也發現其實台灣biomedical innovation的community沒很大,活動隔天跟著我們組的mentor拜訪創心醫電的CEO、STB的學長蔡昆熹醫師,親耳聽到樂勝3M聽診器的心跳聲,聽他說創業辛苦的經過,一樣認同「硬體是媒介、服務是關鍵」的理念,讓我覺得這條路雖然辛苦但被鼓舞了。
最後做小廣告,2/4在華山舉辦的「從臨床走到市場」論壇,我們講醫師踏入醫療器材創新時的常見誤區、以及該知道的基本常識,讓你用最短時間、降低進入biomedical industry的門檻。我原本已經想要停止接受報名,不過因為夥伴想要收滿六十位,最後幾席位子還是留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幾天吧,要報名請快~
延伸閱讀:
【懶人包】關於專利,你該知道......
STB program半年心得
Observation on Trend
Observation on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