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佳緯醫師
最近幾次Biodesign innovation的課實在很精采(還是因為進入實戰階段所以很實用?)這禮拜請到Shockwave medical Inc.的CEO Daniel Hawkins來談commercialization & development planning。
醫材創新過程其實很複雜,Stanford Biodesign Innovation course提供一個初學者也可以很快進入狀況的模版,只要照著教科書上的methodology去做,其實像不像八分樣,都有一定的水準。但是真的動手做了,就會發現其實錯綜複雜,很多時候「先申請專利保護概念」還是「先確認可行性」這種問題,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解得很。
也因此這堂課讓我收穫很大,也反省一番。直接講結論:「先用最便宜快速的方式驗證概念,然後立刻申請專利,再一步步往下走。」
我在臉書上開了一個討論串,沒想到釣出不少業界高手、臨床醫師來討論,有興趣者可以參考。
1. 建議流程
一般想到某個idea,我們常常第一時間就反應:「趕快申請專利先行(provisional patent)!」,但是真的撩進去就知道:這不一定是對的。
除了之前「醫師常有的盲點」一文提過,想申請專利前,先確定有商機、有商業模式之外,大家(好啦包括我)也常常忽略非常重要的一點:可行性(feasibility)。
Daniel Hawkins舉他們公司產品開發過程第一個重要實驗,就是想驗證使用震波後,血管壁內的鈣化瘢塊可以被撐開、而不傷害血管內膜。他們的方式是用一顆雞蛋,把探頭放進雞蛋後震波開始作用,發現蛋殼龜裂而內膜沒有損傷。
這個實驗只花了一點小錢,卻讓團隊看到一個改變介入性心臟血管手術的契機,他們就靠這個rapid prototype決定投入時間金錢做下去。這個實驗非常簡單而便宜,但可以回答可以停止project的問題:「震波是否能夠震碎鈣化瘢塊、而不損傷血管內皮?」
簡短整理一下。有了概念,請列出「最關鍵的問題」,然後用最經濟最快速的實驗回答這個問題,驗證概念後會有更多延伸出來的問題,而一步步解決這些問題後,可以做出更精緻的prototype,才進入下個preclinical階段(通常是動物實驗、大體實驗等)。專利何時申請?Proof of concept後,越快越好。
2. 資源有限
我曾聽過,新創公司像是駕駛一架飛機、以時速三百公里速度低空飛行,CEO在草創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錢、以最短時間(錢燒光前)達到milestone、維持公司運作。所以每一步都很重要,例如太早做動物實驗甚至可能直接讓現金枯竭然後掛掉。
在臉書的討論串有提到,到底什麼時候做動物實驗?其實對大部分美國公司而言,動物實驗太貴,而且你用的動物種類不一定是FDA要的(你做老鼠他要你做羊),數量不一定達到他的要求,而且FDA認證的動物實驗中心超級貴。
在台灣,人力成本非常便宜(在老闆心中=0?)如果想要驗證想法、要用最便宜的作法,直接用動物做也是可以,不過永遠要想:「我要證明什麼問題?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
像我做rotator cuff repair相關的題目,我在餐桌上用現有的材料建一個rotator cuff repair的model,雖然簡陋,但工程師很快就catch到細節與concept。之前講到口沫橫飛大家一知半解,花兩小時做的model與實驗,讓討論變得非常有效率。
新創公司在一步一步向前走的過程,都緊緊擁抱一個原則:「去除風險」,而每個階段都要先處理「最痛」的那個,也就是key risk。新創公司的資源很有限,沒有辦法把想得到的問題一次通通做實驗找到答案;每個階段都有關鍵的問題,而利用最少資源解決該階段的key question,是最困難而重要的課題。
而如何去除風險,也是創投最關心的問題。不要以為創投都不求回報,能用最少資源達到該階段目標,新創公司才找得到下一輪的資金,別忘了新創公司離賺錢還很遙遠,VC願意投資是相信你未來有十倍百倍的價值。
3. Disruptive innovation絕非一蹴可幾
大家可能有種錯覺,學習Biodesign的思考流程一定可以做出disruptively innovative product。事實上經過這段時間的課程,我覺得這套流程頂多幫助初學者快點進入狀況,要出現disruptive innovation......運氣很重要。
為什麼?其實學期一開始teaching team就一直強調:這堂課的目標是希望同學學習biodesign開發流程與觀念,不是開出一間一間公司(雖然biodesign畢業校友開了很多公司),事實上除非你在該project的領域很熟悉,否則很容易在專利、法規、或reimbursement卡關。
像這堂課走到現在,我觀察各組的solution實在沒有什麼disruptive innovation,頂多是一些現有方案的改進。雖然你可以說各組組員投入程度不一,但我覺得投入時間如果長達數年,看過更多解決方案、更深入了解產業各個環節,配合Biodesign所教的觀念,才可能一個小火花產生爆炸般的效應。
話雖如此,我也是抱著「自己project是disruptive innovation」的想法,傻傻一路做到現在啦XD
小小總結
開發團隊在有了初步idea後,第一件最該做的事,並非申請provisional patent(除非你超有錢申請幾個都不會痛),而是找到最關鍵的問題,用最簡單、最經濟、最快速的方法驗證它,確認可行(feasibility)、有商業模式、甚至未來exit(被併購或IPO),再動手往下一步步做。
申請完provisional patent後,就要開始找資金,做一個能用的prototype在灣區大約十萬美金起跳,更別提製作prototype的過程可能會出現更多專利,讓core concept生出完整的patent portfolio,這些都超花錢的。接下來動物實驗與人體試驗......真的,沒有資金支持新創公司根本玩不下去。
因此,(再說一次)不管團隊處於哪個階段,找到最關鍵的問題,用最簡單、最經濟、最快速的方法驗證它,就是development planning最高指導原則。
延伸閱讀:
醫材開發 | 醫師常有的盲點
關於專利二三事
Observation on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