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一個系統好、與不好,
成長茁壯、或走向崩潰
絕對不是單一個原因就能造成,而是非常複雜的系統運作的結果。
彼得聖吉(Peter Senge)最有名的著作:第五項修煉系列(he Fifth Discipline)
提供了系統動力學上科學化、簡易的基模(System Archetypes)
剛好我覺得台灣的醫療環境,就是基模中的「飲鴆止渴」模式(fix that fail)
直接用影片來說明:
當健保的資源有限、無法增加財源,
採用的症狀解就是總額管制、DRG等等作法。
然而長期累積的副作用,包括了醫糾風險提高、hospital shopping等
而且這些副作用都會更提高醫療總支出,
最後讓這個系統不斷惡化,直到崩潰邊緣。
要如何解決?
其實許多醫界先進、公衛智者已經提出許多辦法,
最重要、也最根本,是處理醫療總支出增加的問題,所以二代健保提高財源;
接下來可以處理醫師薪水減少,讓醫師沒有動機多開刀、多開藥、多約門診。
但目前健保底下很困難啊?自費醫療是一個解法,
不過你要有能耐讓病人心甘情願掏錢來找你。
最近大家所感受到的醫糾風險提高,雖然跟民眾素質相關
但你也不能否認,在長工時、手術及門診量暴增下,
你沒有空好好處理病人和家屬的情緒,犯錯機會也增加
風險提高也是必然出現的併發症。
但是醫療人員也不是省油的燈,
「防衛醫療」不但可以減少風險,還可以增加收入,根本一石二鳥!
但是拜讀高醫學長、陳豐偉醫師
「這個國家恨醫師嗎?(二)當加拿大政府為醫師的疏失付錢」一文後,
我覺得政府補助醫責險也是個阻止惡性循環的解法。
另外如落實分級轉診,也是阻止病人一病多看、逛醫院的行為
但是我覺得台灣看病太便利了,健保又便宜,
病人完全沒有動機要跟著你這樣做啊!
除非像我老婆說的,醫學中心看一次病七千塊,除非出示轉診單可部分減免
否則就出現她昨天遇到的情形:
一位婦人前往台中某醫學中心追蹤子宮肌瘤,
「請問之前有追蹤過嗎?」
「有的,我上個月在另一家醫學中心追蹤過。」
「那過來我們醫院追蹤的理由是?」
「因為我覺得你們醫院病人比較多、設備比較新」
(說到這邊我老婆已經青筋畢露了)
「基本上妳之前追蹤的醫學中心,病人比我們醫院多;
還有,我們醫院設備也已經很老舊,只是堪用而已」
更令人火大的是,這種無症狀的良性子宮肌瘤,根本在診所追蹤就好啦!?
為什麼大家繳健保費、要被這樣浪費?
上街買菜多凹根蔥很了不起嗎?
抱怨完了,還是要回到系統動力學的觀點。
單一解決方式是不夠的,要從各個環節都想辦法去阻止系統惡化
除非大家其實很想要目前的系統崩潰......
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XD
延伸閱讀:
從羅輯思維聊近日醫糾法爭議
醫糾法後,年輕醫師何去何從?